近年来,山西省一些重点旅游景区陆续推出一批大型旅游演艺节目,经过市场锤炼逐渐走向成熟,受欢迎度与日俱增上升。国庆假期7天,平遥古城的《又见平遥》旅游演艺节目由常规演出14场,增加至30场,接待游客27068人,上座率场场达100%,以满足广大游客的需求。《又见五台》大型旅游演艺节目在黄金周首次与广大游客见面,接待了上万名游客,每天两场的演出为五台山旅游增色不少。武乡的《太行山》大型实景剧、舞台剧《反扫荡》等15场演出,吸引了5万余游客观看。洪洞大槐树景区以移民文化、根祖文化为主线,编排了《移民情景再现》、《铁锅记》等文化节目、围绕非物质文化遗产“大槐树祭祖习俗”举办了二十四届“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大典”,编排《祭祀表演》、《八佾舞》等20余种文化表演每天定时演出,受到游客欢迎。
休闲度假型旅游产品成市场新宠
今年以来,山西省旅游行业大力推行产业融合发展的战略举措,推出了“百佳休闲旅游度假产品”,一改过去看庙、看文物的单一旅游产品格局。十一黄金周期间,全省一些非热点和新兴景区游客量大幅增加。
调查显示,“十一”假期中,全省旅游者中有5成以上的游客参与到了山水风光等休闲度假型旅游产品中,一批新兴的休闲度假类景区成为游客选择的新热点。忻州市凤凰山温泉国庆期间每天的接待量都在上千人,景区依托“千年神汤都,万亩植物园”,着力打造复式旅游基地,引进乐活理念,为游客提供了身心放松的好去处。阳泉市大汖温泉度假景区,节日期间每天的客房都处于爆满状态。为了让游客的旅游内容丰富多彩,景区还推出了舞台剧《精慌》和特惠套票,在提供优质的温泉疗养和餐饮住宿的同时,还为游客带来了高雅的艺术享受。
省旅游局还特别推出了“晋在推荐之慢游系列”,为广大旅游者推出了云丘山、太行山大峡谷、天脊山、通天峡、王莽岭、历山等生态休闲景区,向游客详细介绍了这些景区的旅游攻略、旅游贴士以及交通指南,受到了广大旅游者的欢迎。
饮食文化等体验式旅游产品崭露头角
为了给游客更多的了解当地文化,增加体验内容,越来越多的景区将当地的民俗文化和饮食文化融入景区当中,调查显示,今年国庆黄金周期间,对民俗风情和饮食文化感兴趣的游客较以往提高了20%左右。
晋中市的老醯醋坊推出“醋吧”、“全醋宴”等,巧妙地将饮食文化与旅游项目结合起来,让原本平面的、生硬的参观活动变得“活”了起来。省旅游局还推出了“爱旅游·爱山西·乐享黄金周晋善晋美山西旅游微视频大赛”为 “十一”假期来山西旅游的游客增添了不少乐趣,一些景区在旅游网站推出了“1元游景区”活动,还有一些景区运用微信等新媒体平台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宣传促销,满足了不同游客的需求,使这个“十一”假期的旅游市场更加丰富多彩。
高铁旅游成为新的亮点
今年7月1日大西高铁太原至西安段开通后,高铁效应凸显,省内出游为数增多,省外客源上升明显。临汾市高铁站每日进出客流量达6000人次,每日车票全部售罄。到临汾旅游的西安游客同比增长两成,西南四川、贵州以及西北甘肃的游客也增长了10%。运城高铁站每天达到7000多人的流量,平遥高铁站日均进出客流量约5000人次。调查显示,全省旅游的外省游客中,陕西省游客由原来的第四位上升到第二位,高铁带热了沿线城市的旅游市场。
为确保“十一”假期旅游市场健康有序运行,国庆前夕,山西省政府组织召开了由“美丽山西休闲游”活动成员单位负责人参加的“9·27”世界旅游日、“十一”黄金周期间旅游安全工作协调会议,部署了相关工作。王—新副省长亲自带队进行实地检查、调研,省旅游局开展了旅游安全大检查。假日期间,多部门全省旅游行业本着—切从游客需求为出发点的原则,多部门联动,不断改善旅游市场环境;同时不断增加旅游产品供给,为游客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假日旅游休闲项目,全省旅游市场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。
繁华的背后也折射出山西旅游市场的诸多问题。一些旅游中心城市和游客集散地公共服务能力不足,自驾游服务的停车场、旅游交通标识等设施短缺,部分景区仍存在如厕难的问题,旅游咨询服务点分布不够全面,部分咨询点还没有发挥其应有的功能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