![]() |
|
北京:小雨 22℃/15℃ 北风 |
“探访文化名城-首届中国网络淄博行”启动 中国品牌网 时间:2015-11-03 14:57 来源:本站 作者:俞辉 点击量:194次
临淄足球博物馆外的蹴鞠娃雕塑 11月初,依托资源而兴的工业老城山东淄博,“探访文化名城--首届中国网络媒体淄博行”正式启动。在转型升级过程中,以文化名城建设为核心,通过打造齐文化名城、推进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,擦亮了城市文化新品牌。 仿古蹴鞠成国礼 淄博是世界足球发源地,历史文化底蕴深厚。这里不仅是齐文化发祥地,还有聊斋文化、陶琉文化、商埠文化、孝文化、爱情文化、渔洋文化、冶铁文化、戏曲文化、民俗文化等历史文化资源。通过深入挖掘,文化资源品牌效应突显。 淄博市委常委、宣传部长毕荣青介绍,在千百年的发展历程中,齐文化一直以临淄为中心,保持了稳定的传承和延续性。目前,“齐文化建设示范区”项目等一批文化名城建设项目有序推进。今年8月,第22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淄博卫星会议在临淄召开,深入研究了“蹴鞠与齐文化”等相关主题。前不久,国家主席习近平访英期间,英国国家足球博物馆与临淄足球博物馆建立正式合作伙伴关系,由临淄提供的仿古蹴鞠作为国礼,由习近平主席亲自赠予英国国家足球博物馆并永久收藏,成为蹴鞠和齐文化走向世界的一个新标志、新起点。 除了着力打造齐文化、渔洋文化、爱情文化等地域性文化品牌,淄博市还注重挖掘民间文化资源,打造“收藏之都”。毕荣青说,从2011年开始,淄博市在每年九月组织举办书画艺术品博览月大型文化活动,目前,“书画月”已成为淄博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品牌。浓郁的艺术氛围,使一大批优秀书画艺术家脱颖而出,吸引和积聚了庞大的收藏艺术群体,艺术馆和收藏家的数量之大,藏品层次之高,在全国都有极大的影响。 文化遗产保护成体系 在发展中保护,将保护与利用结合,淄博市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资源散发出新的时代魅力。 淄博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党委委员、淄博市文物事业管理局局长宓传庆介绍,为加强文化遗产保护,日前,淄博临淄齐国故城考古遗址公园项目获得国家文物局立项批复,在三到五年时间里,将拓展殉马坑、打造城墙保护展示区等十多个展示保护点,预计投资7000多万元。“齐国故城考古遗址”和“陈庄-唐口遗址”获批为国家级考古遗址公园和省级考古遗址公园,临淄殉马坑保护工程等15项国家级、北沈遗址等7项省级文保项目列入国家保护项目。截至目前,淄博已拥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8处,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5处,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83处;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3项,省级非遗35项,市级非遗130项。 淄博还不断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,定制《淄博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办法》,完善非遗四级名录,10个项目获得国家、省级保护资金432万元。还组织实施了“乡村记忆工程”,全市共普查出各类传统文化村落、街区、名镇、民居488处,普查数量居山东省17地市之首。 文化旅游融合显效益 文化资源要转化为现实生产力,与旅游的深度融合至关重要,齐文化作为打造文化名城的核心,也是与旅游融合发展的核心。 毕荣青说,立足淄川聊斋、齐长城等文化资源,淄博市不断弘扬和发展优秀文化,将传统文化与现代产业相结合,推动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。目前,由一家影视集团投资30亿元建设的齐长城文化旅游创意园项目正在进行。 淄博还是鲁商文化的发源地及中国琉璃的起源地,孝文化、饮食文化源远流长。近年来,周村通过打造古商城景区不断探索古街区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弘扬。博山区也立足区域优势,加快博山琉璃行业发展,促进特色产业经济繁荣。 “文化建设与旅游发展相互融合,可以达到互促共赢,产生叠加放大效应。刚刚过去的国庆节,七天内全市共接待游客390.4万人次,其中各种文化主题活动,既增加了节庆文化韵味,又实现了旅游经济的稳步增长。”宓传庆欣喜地向记者介绍文化融合带来的成果。 |
![]() |
网站介绍 | 广告服务 | 合作加盟 | 招聘英才 | 网站声明 | 网站律师 |
中国品牌网版权所有,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和个人禁止使用 中品网(北京)国际广告有限公司全权负责运营维护,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:010-64427998 北京环盟国际文化传媒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|
![]() |